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“O和KR的逻辑关系”。
因为我们发现OKR在落地的时候,团队最懵的是,我该怎么写OKR呢?O和KR之间是否有内在逻辑可以参考呢 ?
OKR强调,大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要找到背后的价值和意义,只有认清了这些事情背后的价值和意义,才有可能去真正的发动内在动机去思考做成这件事情的衡量方法,也就是关键结果。那么大家在制定OKR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两者的意义和关系,不要一开始就陷入到非常细节的事项上面。当启用OKR的时候,每次的思考都是在不断地冲刷之前KPI的思考维度,不要仅仅关注一个个指标,需要关注指标后的真正价值。
因为底层的理解程度不同,这也是初学OKR的同学使用OKR的时候,很容易出现误区的地方。也是很多团队在理念不清晰的时候,执行OKR就用成了KPI,最后彻底异化了。今天这一讲就讲讲OKR这两者的关系,怎么设定。
回到最本质的原理上来,OKR是实操性非常强的目标管理方法,一种刺激团队价值创造的手段。这里有经典的两问:O要回答的问题是:我们将要去哪里?KR要回答的是,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达到了目标?从这一问一答上可以看出来,肯定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,野心。那么O用萧伯纳的名言就是:我梦想的是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。两者关注的一定都是背后的价值,不是一举一动之间的事情,不要陷进到细节中去;另外就是制定OKR的时候,是以终为始的思路,大家时刻关注的是关键的有价值的结果,不是具体的行动,不是为了做而做。
那么O和KR之间的关系,简单的说就是达成难度和潜力激发关系:因为O的牵引才能出来KR,也是因KR的完成而有O,O是方向,KR是解释,是可以直接进行证明的关系。KR需要从不同的维度来衡量O的实现进度,完成程度是什么样的。
1
只要有目标就可以,为什么还需要KR关键结果呢?
我们可以试想这样一个场景问题:如果你们想参加舵舟的OKR训练营,你们的目标是什么?无论是你喜欢学习,无论是想研究下最近这么火的一个知识理论,或者是你工作使然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OKR,这些都是你来到这里的动机-你要更好的掌握和使用OKR;那么怎么能证明你就比之前的自己更加的理解OKR?每天来上课,按时完成作业….这仅仅是要达到目标的行动和日常计划;过程中你是否可以真正的坚持下来,理解的方向是不是正确,是否能把OKR真正的用到自己的身上,或者团队身上,这些具体的动作是否有效,还真的不好说。动作完成了,不代表你就真正的更深层次的理解OKR。
换一个角度来想,如果跟着舵舟OKR的训练营,有一天你可以作为公司OKR的大使去辅导团队落地OKR,可以成为OKR共创会的一个引导员,这也许才是证明你真正更加深刻理解掌握了OKR。
希望大家记住OKR需要回答的基础两问,以及底层的思考,还有两者之间的使命关系。
2
如何设定O,O的基本方向是什么?
O是战略目标的输入,所以需要深刻的考虑的是O能对公司战略或者上级O有什么贡献。
第一次使用OKR 需要有他基本的视角:他的行业竞争,愿景使然,客户方面,目前遇到的问题,以及内部成长,运营方面的问题,还有财务方面,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取舍聚焦,和团队一起找到这个周期内最具价值,需要投入精力的目标是啥?目前什么差距,注重在差距上做出什么行动?
具体制定OKR的时候,每个团队都有一部分确定性的OKR,一定要做成的,这部分是团队承接公司战略分解后必须完成的,那只要同团队交流后直接灌输团队即可,对于不确定性,建议采取共创模式,鼓励创新,说不定就有更大的创新。不确定性这部分其实就是探索边界的地方,业务和团队的边界。
所以OKR没要求都用自下而上,或者是用了OKR就无法用KPI之类的说法,如果公司没那么大推动力,那就结合着来。
我们先看下这几个例子,这些O,大家看下是否是正确的,你看到后想到了什么 ?如果是你制定,你准备怎么优化他们?
【例1】举办一场品牌发布会,这如果是一个团队的O,根本起不到任何指引,团队成员看到后在写KR的时候,多半是无从下手的,就算是可以制定出来也是一些待办事项,是否可以完成,怎么评定完成角度看也是很难评判的。可以说看到后,大家没什么对这个结果的向往,期待。我们尝试来优化下这个O :举办成为一场行业内标杆的品牌发布会,这样会不会就好些。那么为了证明是行业内,可以称为标杆的发布会,是不是就有了一些关键结果拿出来衡量了。所以这个O就是进了不明确的误区了,定的是模棱两可的。
【例2】广告素材的审核时间缩短到3分钟,对于这个O,大家可以也想下,是否合适?如果团队定了这个O,下面的成员会怎么做呢?他们的关注点会立刻被3分钟所吸引,就会直接被锁死。那是否还有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呢 ?这里的误区是目标进行了量化,那其实我们是建议目标O不要量。目标相当于一个灯塔,其实是用来做引导的,更好的刺激大家找到最优解的过程,刺激团队的边界,业务的边界,如果直接量化了,那么很多可能性就没了。这个O也有可能是来源于上级的KR了,这是我们制定OKR的时候经常会犯的一个误区,千万不要把上级的KR作为自己的O。要记得,上级的KR是支撑自己的O的,你的O是支撑和联结上级的O。
【例3】准时按质量完成产品测试,这个目标写的就像一个准则,日常的运营就能做到的情况下,不需要用OKR来聚焦,探索可能性了。
【例4】完成导入OKR和提升大家对OKR的信任用逗号隔开,那两者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?支撑两者达成的KR是什么样的呢 ?实现的策略点不一样,关键结果也不一样。所以不要写一起。正确的做法就应该是分类写好O,最后做优选项。
3
制定关键结果的时候,也是坚持要以终为始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思考
1 策略制定输出:完成目标的策略是什么,有没有驱动因素分析,正常情况下,这些KR 是可以体现完成目标的逻辑假设,只要完成KR,目标就能趋近实现。这是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可以参考的,当你要完成销售收入的时候,销售收入在你们的行业中是怎么才能完成?
大家看下下面的例子:
O :大力提高抖音商业化收入
KR1:提高DAU到**万
KR2: 通过数据分析,不断寻找更优广告位置,提升转化率到10%
KR3:通过不断的优化产品,互动方式,加大客户类型投放
是不是可以看出广告销售的收入,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,对吧 ?流量,转化率,产品竞价客户数增加等,或者还有其他
2 按目标的衡量维度设计关键结果,可以按照目标完成的维度去制定OKR,看这个例子
O:向餐饮供应商证明我们所提供的优质茶叶的价值
衡量这个O的维度有哪些呢?
KR1 :客户重复订购率达到85%
KR2:20%重购客户带来新客户业绩**万
KR3:合计完成25万美元的交易额
大家可以看出来维度是什么,就是可以提供认可价值了:这些因素有重复购买,老带新口碑数,新增业绩数重购率
3 按照任务的思路,有没有里程碑,如果目标实施路径非常清晰,只要设定好关键的里程碑式的任务节点就能做成KR
比如:
O :本季度顺利导入OKR
KR1:3月份前,选择专业OKR教练完成中层培训
KR2:4月前,中层全部完成OKR撰写
KR3:5月前,成功组织一场OKR复盘
策略制定KR,可以显示完成目标的关键要素是什么,如果按照任务方式,就是关注完成时间。大家可以看下你们的业务中用哪一个,在场景中。
O:本季度顺利导入OKR
KR1:80% 中层理解OKR理念并认同和使用
KR2:50%中层可以真正的工作场景中使用OKR来指导工作
KR3:一个季度走完OKR的整个实施流程
大家可以对比下,实施OKR的团队,可以逐渐由任务类思考向策略类思考去成长,因为里程碑型关键结果是是非题,结果最终只有完成和没完成两种,执行过程中难以及时贯彻到进度并作出调整,实现过程较为麻烦,是有风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