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标分解,几乎是所有时间管理必有的策略。目标分解细化,以小目标为基础,分而治之,循序渐进,对于计划的落实确实大有裨益。但目标重在执行,重在有效反馈,怎么评估目标执行或积累情况?怎么适度调整自己的规划或锻炼强度?都需要具体可度量的指标进行把控。
我所强调的目标量化,意在以直观数据的形式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,进而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更准确的分析评估,从而指导下一步行动,侧重量化反馈而非简单分解,毕竟,行动上的坎坎坷坷可比纸上漂亮的计划有用的多。
按我的实践,通常采用以下三个量化方式:
**01 时间积累量化
02 数量强度量化
03 持续行动量化 **
1 时间积累量化
时间积累量化,是以时间为尺度,重在记录刻意练习的积累时间,分析技能训练上的时间花销,从而把控当前进度,也是后续调整的基础。
一万小时定律,其实给技能训练提供了一个大的宏观尺度,虽说一万小时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时间,况且,正如《刻意练习:如何从新手到大师》书中指出的,某些技能要达到较高阶段,往往不需要一万小时,在6000至7000小时,就已经能傲视群雄了。
其实,按我的实践经历,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过于琐碎,对于白天工作繁重,晚上回家还要带娃的上班族,显然不适合记录到吃饭睡觉等等细节上,但记录每一个技能点的时间积累还是容易做到的。
最佳策略,即选择一个技能,按一个时间积累尺度(如10000小时,5000小时),去量化记录,不必记录繁杂的每天是怎么过的,而去记录这个技能的刻意训练时间积累是多少,时间都去哪了?清楚明了。
2 数量强度量化
数量强度量化,是以数量为尺度,将较模糊的目标分解为直观的数量目标,并量化执行情况,如读书数量,跑步的累积公里数。
以数量作为基本单位在目标周期规划中极为方便,如每月计划读书的数量,每天某项目计划完成的三件事,这些都是最常用的量化方式。
技能训练中,必然有该技能所需的知识储备,通常看到的国学入门书单,或者经典书籍,都是以数量量化的方式体现的。而体能锻炼,锻炼强度仍然是以具体数据最为直接有效,如跑步有公里数,1分钟深蹲数量,都是数量强度量化最直接的体现。
书要一本一本的啃,饭要一口一口的吃,数量强度量化就把这过程做最直观的呈现。
3 持续行动量化
持续行动量化,是以不间断连续天数为尺度,强调习惯养成,重在中短期任务的暴力攻克。
连续作战,持续行动,对于习惯养成和中短期任务极为有效。在我上一篇《两万多个俯卧撑和我的刻意练习三原则》就以我俯卧撑锻炼的经验为例进行了说明,在一个周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,对于习惯养成是很有帮助的,这个周期可以是通常意义上习惯养成的最低阈值21天,或者我实践下来比较习惯的101天。
而这种量化方式,最关键在于在周期内行动的不可间断性,通常,除了一些技能训练(如读书、写作)需要长周期以外,一些短期考试或者需要突击攻克的项目,持续行动量化都就比较合适了。
三种量化方式侧重点各有不同,时间积累量化侧重长周期技能训练,重在以时间为尺度,数量强度量化侧重技能训练时对细节的精进与反馈,重在以数量为尺度,持续行动量化侧重中短周期的技能训练,重在以不间断持续天数为尺度。
三种目标量化法相辅相成,互为补充,有效整合后,就是一把直刺目标执行的三叉戟,这把武器,你不试试?
以上,就是我个人成长利器之一的目标量化法,希望,与你一道成长。